3-2 原子的結構

3.2.1 湯姆森的原子模型

英國物理學家湯姆森(J.J. Thomson)在陰極射線實驗中發現了電子,提出了葡萄乾布丁模型(又稱西瓜模型)。他認為原子是一個帶有正電的球體,負電的電子嵌在其中,就像布丁中的葡萄乾。

這個模型試圖解釋原子的電中性,以及電子的存在。

問題 1: 湯姆森的葡萄乾布丁模型是如何描述原子的結構的?
解題策略: 回憶葡萄乾布丁模型的比喻和湯姆森對原子的理解。

3.2.2 拉塞福的原子模型

紐西蘭科學家拉塞福(Ernest Rutherford)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,發現了原子核,提出了行星模型

實驗中,拉塞福發現大部分α粒子穿過金箔,但少數被大角度偏轉,甚至反彈。他推論:

此外,拉塞福還通過撞擊氮核,發現了質子的存在。

然而,拉塞福的模型存在困難:

問題 2: 拉塞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中,什麼現象導致他提出原子核的概念?
解題策略: 回憶實驗觀察到的粒子偏轉情況,思考其對原子結構的啟示。

問題 3: 拉塞福行星模型的主要問題是什麼?
解題策略: 考慮經典物理對加速電子的預測,以及光譜現象。

3.2.3 中子與原子模型的修正

英國物理學家查兌克(James Chadwick)在α粒子撞擊鈹的實驗中,發現了中子

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(Werner Heisenberg)修正了拉塞福的行星模型,提出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,兩者統稱為核子

核子的性質:

問題 4: 中子的發現者是誰?中子的主要特性是什麼?
解題策略: 記住中子的發現者和其基本性質。

3.2.4 元素符號

元素通常用符號表示,並附上其原子序和質量數:

元素符號的表示方式:

AZX,例如:614C 表示碳-14的原子序(質子數)Z=6,質量數A=14。

問題 5: 若某元素的元素符號為92235U,則有多少個質子和中子。
解題策略: 使用元素符號表示法,查找原子序對應的元素符號,中子數為質量數A-原子序Z。

3.2.5 基本粒子

隨著科學的發展,人們發現質子和中子並非最基本的粒子,它們由更小的粒子組成:

夸克(Quark)

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(Murray Gell-Mann)提出夸克的概念,夸克被認為是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。

質子和中子的組成:

標準模型

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,基本粒子包括:

問題 6: 質子和中子分別由哪些夸克組成?
解題策略: 記住質子和中子的夸克組成,特別是上夸克和下夸克的數量。

問題 7: 標準模型中,基本粒子主要分為哪兩大類?
解題策略: 回憶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分類。